CSO现场(106):庄严弥撒
Beethoven Missa solemnis
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
Bernard Haitink > conductor
Erin Wall > soprano
Bernarda Fink > mezzo-soprano
Anthony Dean Griffey > tenor
Hanno Müller-Brachmann > bass-baritone
Chicago Symphony Chorus >
Duain Wolfe > chorus director
我从没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:在贝多芬最著名的这幅肖像中,他手里拿的乐谱正是《D大调庄严弥撒》。这幅作品创作于1819年,贝多芬48岁。此时的贝多芬已接近完全失聪,正开始写作庄严弥撒。为什么要敲打命运之门的、高傲的革命者,会转而用极为严谨的态度创作一首宗教音乐?历来的解释很多,不过是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说话——要怪就怪贝多芬不能被贴上一个简单的标签。
但是有一点很明确:这部被认为无论在贝多芬作品系列中,还是历史上所有弥撒作品中,都堪称伟大的《庄严弥撒》,其实并不是写给教堂唱诗班的。那种对所有乐部、独唱者的高难技巧要求,其配器规模和超长篇幅,都非教堂乐手所能驾驭。因此,从功能而言,庄严弥撒既是宗教的,也超越于宗教。
也正因此,这部作品由作者指挥,在维也纳公演时,不能演出全部五经,而且不能冠以弥撒之名——因为教会不允许在剧院上演宗教音乐。贝多芬用《带独奏和合唱的三大圣歌》的名字,演出了其中的慈悲经、信经和羔羊经。这次演出(1824年5月7日)又是音乐史上的一大轶事——可惜和贝多芬肖像一样,我以前并不知道它和庄严弥撒的关联——贝多芬指挥结束,完全听不到他背后现场观众如雷的掌声,直到乐手拍拍他的肩膀,让他转过身。
海汀克、芝交的独奏和协奏、四位独唱及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,每一位的表现都不错,可谓强强搭配。我是第一次听这首曲目,说实话,感觉既异样,又很难消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