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石斋

Friday, June 01, 2012

CSO现场(101,102):钢琴与交响


05/30
Brahms  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
Weber  Four Selections for Piano, four hands
Ravel  La valse
Rachmaninov  Symphonic Dances (2 Piano version)

Emanuel Ax
Orion Weiss
Benjamin Hochman
Mary Sauer

05/31
Messiaen  Trois petites liturgies de la Présence Divine
Falla  Nights in the Gardens of Spain
Ravel  Rapsodie espagnole

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>
Ludovic Morlot > conductor
Stewart Goodyear > piano
Women of the Chicago Symphony Chorus >
Duain Wolfe > director
Daniel Schlosberg > piano
Cynthia Millar > ondes martenot

      这两场连续的音乐会,似乎正好搭配成正反一对,像是照镜子。
      由Emanuel Ax主打的双钢琴音乐会,本属于CSO周日下午的钢琴系列,因为躲G8峰会而挪到了前天晚上。四首四手联弹曲目,要么是创作时就同时有交响乐版本(勃拉姆斯、拉威尔、拉赫),要么就是后世有交响乐改编版(韦伯的若干四手联弹作品,构成了欣德米特1943年作品《韦伯主题之交响变形》的灵感来源)。
      Morlot指挥的法国西班牙系列作品,则都是刚开始时是为钢琴创作,后来拓展成交响曲。
      大概为了应和本季季末的钢琴主题,而有意这样设计的节目单吧。而安排这样有趣的钢琴交响互动,确实充足展现了钢琴在西方音乐中的王者地位。
      两场演出都不错。双钢琴那场,除了Ax,Weiss是中年演奏者中颇具实力的一位,Hochman是Ax的得意门生,相当年轻。最有趣的是Sauer,她就是(我经常看到的)CSO的键盘乐首席,老太太其貌不扬,却是CSO建团以来唯一一位键盘首席,也是全世界交响乐团里设立全职键盘乐部以来最早的键盘首席之一,芝交第二位担任首席的女性。最让我惊奇的是她加入乐团的时间竟是1959年,如今已经53年了也!当时CSO的总监还是莱纳呢。好家伙,半部CSO历史都在她身上。
      昨天是我第一次听Morlot,这位跟我同龄的法国指挥让人欣喜。他水平极扎实,指挥风格随意放松,乐团在他棒下配合很好,各个乐句都清晰、表达意图明朗、呼应关系也通透。好多过去听唱片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,今天他给传递出来了。

      看曲目的介绍,也有许多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。比如在讲述韦伯职业生涯时,提及他曾经为席勒的德文版喜剧《图兰朵》(原作者是威尼斯浪漫派作家Carlo Gozzi,席勒的德文翻译则更为流行,并直接影响了普契尼)创作了“中国序曲”(Overtura chinesa,已经遗失)。该序曲依据的是卢梭1767年《音乐词典》中的一则“中国风”(?air chinois)词条而来。而卢梭的这个词条,又是受益于法国18世纪汉学家杜赫德(Jean-Baptiste Du Halde)“从中国带回带来的一件纪念品”(介绍中没说具体是什么,只说其真实性受到卢梭及其他人的怀疑)。哈,我论文中正好要涉及杜赫德,可以指出介绍中的一处错误:实际上,撰写洋洋巨著《中华帝国及其所属鞑靼地区的地理、历史、编年纪、政治和博物》(号称法国汉学三大奠基作之一)的杜赫德神父根本就没到过中国。他的书是根据来到中国的法国传教士们的书信和笔记编写的。说到法国传教士、杜赫德以及他的书对现代的影响,又是个好玩的话题,这里不展开了。
      梅西安的Three Small Liturgies of the Divine Presence是很少能现场听到的作品,也是我第一次听。女声合唱的清亮高昂,和马特诺电琴(ondes Martenot)制造出来的神秘气氛,特别适合表现这种隐秘的宗教情怀。梅西安此曲创作于二战时。让我有点惊讶的是他的许多重要作品,比如《时间末日四重奏》、《圣婴十二凝视》,以及今天这个圣临三小礼,要么作于纳粹的监狱,要么是占领下的巴黎,还真是有心境。
      两天的节目中都有拉威尔。我才注意到,拉威尔出生于比利牛斯地区(Pyrenees)的法国部分。我对这个地区的兴趣来自于伯克利教授Peter Sahlins讲述西法划界的著作“Boundary: the Making of French and Spain in the Pyrenees",十分生动的边界和人的历史。也因此,我对介绍中的这句话十分欣赏:Maurice Ravel was born in the French Pyrenees, only a few miles from the Spanish border, a geographical boundary he often crossed in his music.
      除去对边界本身的兴趣,拉威尔的西班牙风情作品是我——以及大多数拉迷——的至爱。尤其第四乐章那种大起大落的激情,木管、铜管和打击乐部烘托出的绚烂色彩,不由得不让人手舞足蹈——当然要感谢指挥Morlot的精彩演绎。
      随着《西班牙狂想曲》的庆典般的结束,我的本季CSO现场也结束了。紧急情况所迫,后天就要回国,以前订好的CSO演出只能错过了。而随着这次回国,我在芝加哥的第五个学年也就结束了。想想,用拉威尔的狂欢音乐,作为这一系列的高潮收尾,还真是恰到好处。

Labels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