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SO现场(135):始于穆蒂,终于穆蒂
Mozart Symphony No. 41 (Jupiter)
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. 4
Wagner Siegfried's Rhine Journey and Funeral March from Götterdämmerung
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>
Riccardo Muti > conductor
Rudolf Buchbinder > piano
6年前得知自己即将入学芝大,在赴美前便上网预订了芝交的几场演出。第一场就是穆蒂指挥,曲目是柴六,欣德米特,和斯克里亚宾。如果这场演出没有临时加出学生票来,那么我6年的芝交生涯将以斯克里亚宾和穆蒂始终。今天应该是真正的最后一场,所幸还是穆蒂,感慨。6年前的演出,应该是芝交为物色新的音乐总监而安排,穆蒂前来,如同进行数场job talk。我的job talk,则最终令我完成在芝加哥的学习,去到下一站。
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乐,是晚期最后一支大型器乐作品。此曲亦标志着莫扎特交响乐的终篇。这时的莫扎特,更为气定神闲,心无旁骛,技巧和思想都达到顶峰。全曲长达34分钟,莫扎特却只用了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。穆蒂不愧是指挥歌剧的大家,把这首曲目演绎得很有戏剧性,性格鲜明,张弛有度。作曲家和指挥家在此处相互塑成。
Buchbinder主奏贝多芬第四钢协,华彩绚丽,气势通达。我阅读着曲目介绍,想象200年前的维也纳,虽然贝多芬在世,但乐队的技术性远不如现在,乐团未及好好排练便匆忙上阵,即便首演由贝多芬亲自独奏钢琴,但仍然一塌糊涂。如今被公认为钢琴协奏曲中最出色作品的贝四,直到首次公演28年后的1836年,才由门德尔松复苏。如果贝多芬听到今天芝交和Buchbinder的演绎,会不会觉得好得不可思议?
瓦格纳调动了芝交几乎全体演员的力量。“莱茵之行”中,光竖琴就配置6架,而芝交常任竖琴演奏家只有两位,另外四位恐怕需外请吧。指环音乐,德意志精神的光芒完全凌驾于形式之上,让人听着时而心潮澎湃,时而沉郁凝重。今天选择的两曲,恰好是两种心境的极端形式。
两年之后,终于又一次和老婆两个人去听CSO,手握在一起的感觉很好。她仍不喜欢过于厚重的东西,认为我们CSO生涯的句号划在贝多芬钢协就正好。我则觉得瓦格纳更过瘾,况且,一场音乐会和135场一样,应该有始有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