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石斋

Friday, November 16, 2012

CSO现场(111):BTS春之祭,神秘化与去神秘化


Beyond The Score: Stravinsky  The Rite of Spring

Charles Dutoit > conductor
Gerard McBurney > creative director and narrator
Bradley Armacost > actor
Matthew Krause > actor
Valeriy Yavor > folk musician

      本场BTS表演以讲述色彩开头,介绍百年前一位摄影家是如何通过彩色照片来呈现俄罗斯帝国的。斯特拉文斯基也力图表现这种色彩,通过他的芭蕾舞音乐。
      接下来的叙述,全部是在复制春之祭的创作过程。每一个主题的来源,作曲家(及画家、考古学家、神秘主义者Nicholas Roerich)如何挖掘斯拉夫及立陶宛民间音乐素材,以及他们强烈的寻求前基督教时代人与大地关系的冲动。
      BTS实际上构筑了关于春之祭的历史叙述。按照它的讲法,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民族主义的诞生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。春之祭突出的不是异教(pagan),而是前基督教时代,是追寻人类被“文明”禁锢之前的状态。但这种想象性反抗,恰恰建立在对旧有秩序的深度认可的基础上。所谓回归史前的神秘时代,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发明,是站在现代考古学人类学视角,对“神秘”的一种创造。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中模仿着许多民间音乐段落,这些音乐,1)未必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回响;2)被斯特拉文斯基用管弦乐重新解释后,和原来的感觉完全不同了,变得更为舞台化、戏剧化。这是在20世纪的巴黎想象的前基督教时期的俄罗斯。有趣的是这种回归的冲动,这种神秘化的倾向,充斥了20世纪欧洲的音乐界、文学界、哲学界。也许可以再次确认,它是20世纪欧洲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趋向。
      因此BTS又为我们呈现了另一层视角,即在今天回望20世纪初,细致地剥开当年艺术创作的过程。这一历史的视角,恰恰和当年的神秘化过程反向,把斯特拉文斯基们创造的神秘去神秘化了。我们看到了一段段素材是如何被选取、改编、整合进春之祭中的,看到斯特拉文斯基们的理解,也看到他们的误解。这也许不是Gerard McBurney的本意,但展现春之祭的创作过程,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作品本身。去魅的春之祭,还是春之祭么?这说明一个问题,当韦伯所说的那个著名的过程已经完成之后,任何试图回复的努力都无效了,或者这种努力本身就是去魅过程的一个部分。就像春之祭,成为商业上最为成功的前卫艺术。
      回到开头,我在想为什么McBurney以一个并不相关的色彩的故事开始讲述呢?我的诠释是,当彩色摄影技术已经做到精确地复制视觉感官的时候,你所希望诉诸的色彩感已经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了。尽管你宣称你追求的色彩只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另外一种关系中,但这另外的一种关系,只有建基于摄影,才能够被想象。
      迪图瓦指挥的春之祭是我听过的最早的现场交响乐之一,那是1999年前后的二十一世纪剧院,让我激动不已。今天再次聆听他指挥芝交,少了一些激动,多了一份沧桑。

Labels: ,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

<< Home